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初二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2)
来源: 互联网      时间:2023-02-14 17:27:05

初二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人教版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剌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相关资料图)

文章特色

1、铮铮铁骨,爱憎分明。

2、结构清晰,有条不紊。

3、运用反语,尖锐辛辣。

蜡烛

1、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有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2。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燃在红军战士的坟头,老妇人又静静地在寒夜守护着红军战士。全文就是这样在诗意般的境界中抒写了那“不会熄灭的火焰”,这样的结尾又有怎样的含意?

文中用了“45年”“舍不得用”“珍藏”等词,可见蜡烛非比寻常的意义。老妇人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珍贵,今天却把这份珍贵的感情献给一个异国的烈士。它点燃起的火焰是“永远不会熄灭的”。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文章特色

1、选材恰当,真实感人。

2、烛光,象征生命,象征情谊。

3、描写细腻,意境深远。

芦花荡

1、生字生词

穿梭(suō):像织布的梭子来往频繁。

转弯抹(mò)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

飒飒(sà):形容风响的声音。

央(yāng)告:恳求。

月明风清:月光明朗,微风爽人。形容美好的月夜。

2 本课导学

走进作者

孙犁(1913~2002),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纪事》中,这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被文艺界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背景知识

本文创作于1944年。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这里的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生活非常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为这里的人民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因而写下了像《芦花荡》这样美丽而感人的作品。

文章主题:

《芦花荡》叙述的是孤胆英雄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动人场景及其“英雄行为”。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释疑解惑

1、人物性格难点探究: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

“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

“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

新闻两则

1、重点精讲

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

①人物?中路军30万人。

②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

③地点?安庆、芜湖线。

④原因?要渡江。

⑤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

⑥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

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

2、写法精讲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主席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①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②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