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距离核动力航母还有多远?玲珑一号给出命题,为何破冰船先用?
来源: 哔哩哔哩      时间:2023-08-11 12:11:57

我国首个陆上商用的小型核反应堆“玲珑一号”核心模块起吊成功,意味着我们模块式小型堆技术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全部集成在压力容器内,整个直径只有7米左右,却具备年发电量可达10亿千瓦时能力,不能用于航母已经是明确的事项,那么除了当作“核电宝”,能否为其他船舶提供核动力呢?

我们知道,“玲珑一号”因为发电能力和燃料丰度的问题,并能用在核动力航母上,“玲珑一号”的丰度只有3-5%,美国核航母的芯丰度是93%,意思就是如果用玲珑一号当能源芯,至多10年就得换一次芯,美国的能源芯基本可以用五十年,和航母的服役寿命相同,所以暂时还太适合给航母用。

但是其小型化和模块化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在转运时,看到“玲珑一号”放置在驳船上,更令人相信总有一天它将为服务于船舶。

其实,总设计师宋丹戎也提到,“玲珑一号”具备了将小型堆布置在移动式海上平台上,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岛礁缺少能源,移动平台就可以快速部署过去,这种浮动的核电平台可以称之为“核电宝”。

能给海岛供电,当然也可以给船舶供电,一台“玲珑一号”的机组功率125MW,换算出来就是万千瓦,折合17万马力,输出功率至少在14万马力。要知道2个机组联合使用就能超过尼米兹航母的26万马力和福特级航母的28马力。

可惜,要专门部署移动平台,跟随战舰就显得不现实,毕竟外置“核电宝”移动性太差,可是“玲珑一号”给出的“模块化、小型化”技术路线将为核动力航母指明方向。

就在003航母“福建舰”海试正酣的时候,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水面舰艇“破冰综合保障船”即将开建,2018年就完成了研制的基本工作,示范实验平台已经落成。

据此前消息,首艘核动力破冰船,预计命名为“雪龙3”,或于2022年开建,2025年交付使用。

也就是说ACP100“玲珑一号” 的小堆技术,除了可以布置到浮动式核电站中,还可以使用不同功率规模组合,直接使用在非军用船舶中。

“玲珑一号“的商用案例,加上马伟明院士团队研制的综合供电系统和电推系统,组合在一起,就为以后的核动力航母提供了示范作用。

就以“玲珑一号”为例,其设计之初就不止是发电,还集成了热电联供、水电联供、城市区域供热、海水淡化、工业工艺供热、自备电厂等多用途。也就决定了其无论是使用在船舶内部,还是外挂使用,都是贴身的能源供给“和保姆”。

我们破冰船已经实现国产化的重大突破,“雪龙2”号经过10余年攻关克难,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破冰船之一,新一代核动力破冰船的研制,必将带动核动力船舶使用的技术高速发展。也为核动力航母提供坚实基础。

其实,中方在是否需要核动力航母,以及如何超过美国现有核动力航母上已经研究了很多年,既要避免现有的维护保养等问题,还要综合考虑核污染等风险。

可以自豪地说,在军用核动力方面我们已经不存在技术障碍,加上我国综合电力管理系统以及全电推技术,超过美“福特”号航母动力不是问题。只不过“摸着鹰酱过河”扬长避短,是一个值得慢慢琢磨的课题。

核动力航母什么时候建,建成什么样,取决于需求,而非技术本身。如此而已!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